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高层动态
李克强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中国政府网  阅读:1530次 更新时间:2021-07-15

“各位专家企业家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很多看起来是微观问题,但实际上触及的都是宏观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工作中能采纳的尽量采纳。”李克强总理在7月12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说。

会上,马光远、马骏等专家和武汉爱帝、91科技、福建纵腾网络等企业负责人发了言。大家反映,当前经济主要指标表现不错,新注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显示经济有活力、企业有信心。大家还就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融资和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等提出建议。

李克强要求,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当5位专家企业家发言后,李克强表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符合预期。

“尤其是今年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0%,回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形势向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总理说,“但同时也要注意跨周期调节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李克强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

“对我国经济发展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困难。”他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保住了就业,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让人民群众收入同步增长

李克强特别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尤其要坚持‘就业优先’。”

总理说,当前采取跨周期调节,要坚持区间调控,而区间调控的目的就是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发展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李克强说,“当前我国城镇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同时,人民群众对收入增长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如果经济不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就业收入增长就很难实现。”

他强调,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增强前瞻性精准性,加强区间调控,坚持就业优先。

李克强明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近期实行的降准措施要体现结构性,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等重点建设。综合施策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继续发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促进社会化就业主力军作用,拓展大学毕业生等就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打工机会,发展灵活就业,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劳动力资源。我们有近9亿的劳动力人口,其中有2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还有近3亿农民工,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竞争力所在。”总理说,“只有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巨大优势。”

李克强说:“去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表明,保住了就业,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让人民群众收入同步增长,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逐步实现。”

以改革开放的有力举措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发展到今天,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要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李克强强调。

总理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必须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总理说,“当前我国已拥有1.4亿多户市场主体,这不仅是就业的巨大容纳器,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李克强要求,要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双创,使人民群众干事兴业的智慧和力量更大迸发出来。弘扬职业精神、专业精神,鼓励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强公正监管,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让中小微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有更多选择和成长空间,让大企业有有力的配套、充分发挥支撑产业链的龙头作用。

“要以改革开放的有力举措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集众智、汇众力,创造更大财富。”总理说。

李克强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让我国继续成为外资投资的热土。

“中国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在更深融入世界经济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总理说。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