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以来,外媒持续关注中国乡村振兴的统筹规划和具体举措,聚焦中国山乡巨变的脱贫故事和发展经验,点赞中国政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采取的各项举措。
“激发农业领域更大活力”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进入21世纪,中国将未来发展的目光再次投向农业领域,希望“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激发农业领域更大活力”。文章表示,今年初,中国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当前中国“三农”工作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技术咨询公司特里维尤姆中国公司分析师埃文·罗杰斯·帕伊表示,中国政府希望避免脱贫人口返贫,将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为更多就业、更高效的农业和更好的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地区更好发展。
《国家报》网站的文章还表示,乡村振兴的目标还包括促进农村增收和消费,中国各大科技公司积极参与这一领域。京东提供了一项服务,让消费者可以购买还未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据介绍,消费者通过数字平台完成交易后,农民从田间采摘订单农产品,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运达交货点,有助于减少存储成本和浪费现象,实现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双赢。
泰国春日新闻网近日报道称,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经消除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未来将引导人才回流农村,在农村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留住人才,实现乡村振兴。
西班牙欧洲通讯社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意味着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文章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文章以四川为例介绍说,中国的乡村振兴规划已进入落实阶段。作为农业大省,四川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已规划建设了118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扶贫产业覆盖了80%以上的脱贫户,传统的种植养殖业正在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
“当地居民有了更多收入”
从一个个乡村脱贫振兴的生动案例中,外国媒体关注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变迁,探寻中国农村发展经验。
日本《赤旗报》日前刊文报道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光伏产业助力农村脱贫。文章介绍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中国民营企业在当地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德胜村每年的卖电收入用来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发放特困救助、增加村集体收入,还搭建起280栋塑料大棚,种植优质马铃薯。通过土地流转、管理太阳能发电站、种植马铃薯种苗,村民陆金旺现在的年收入是之前的4倍,他表示:“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称,河北涞水县野三坡地区风景秀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一些村子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提高了收入,实现了脱贫。比如苟各庄村以及南峪村等都成立了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等方式入股参与分红。文章说,当地道路由政府出资修建,涞水县为野三坡景区建设投入了1000万元人民币。
尼日利亚《领导力报》网站日前刊文称,中国农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中国各地都在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学习技术。山东为职业农民设立专业职称制度,江苏昆山为职业农民提供免费的大学教育,甘肃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动物防疫协调员提供培训,将技术推广到田间,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摩洛哥Hespress新闻网站刊发文章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溪头村为例讲述中国脱贫经验。文章介绍说,当地政府与高校和科研人员合作,分析竞争优势,制定相应措施,如开发旅游设施,指导村民翻新传统建筑,发展有特色的蔬果、美食和农副产品等产业,让“回头客”不断,“当地居民有了更多收入”。
日本《读卖新闻》日前刊发整版报道,介绍甘肃省陇南市山背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直播带货、职业培训等方式实现脱贫。版面刊登了5幅照片,展示了村民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家模样,以及村民通过直播销售木耳、农村年轻人免费学习烹饪技术等场景。文章说,“十三五”期间,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达1000万,政府还帮助他们就业,不让脱贫人口再返贫。
“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外媒还关注到中国政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的各项举措,认为中国经验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借鉴意义。
泰国暹罗在线网近日刊文报道中国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繁荣。文章说,多年以来,中国不断完善城乡之间、平原和山区之间的道路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对于广大山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报道以苏皖共同打造连接安徽郎溪与江苏溧阳的1号旅游公路为例说:“1号旅游公路沿线的村庄生活条件、设施不断改善,当地特色产业茶叶种植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效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中国扶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仅在中国云南省,乡村旅游综合带动80余万人脱贫增收,实现旅游收入1300多亿美元。
摩洛哥“明日24”新闻网围绕中国减贫经验先后发表多篇评论,介绍中国减贫实践以及中国对非洲减贫事业的大力支持。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坚强领导,认为“中国消除贫困的做法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值得分享和借鉴,这将惠及世界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刊文称,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中国农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更多中国农民成为电商创业者,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数字技术运用正在改变传统农业模式,让农民更赚钱。中国农民借助社交电商平台,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并随之调整他们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农民以更低的配送成本和更多订单实现增收。对世界普遍面临的数字鸿沟挑战而言,中国的“数字乡村”试点具有宝贵的参考意义。
津巴布韦《商业周刊》发表评论称,中国乡村发展经验值得津巴布韦学习借鉴。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乡村逐步富裕、生产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投入、机械化生产不断增加。尼日利亚蓝图报业公司网站的文章强调,中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将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