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名查询 > 江苏
江苏省盐城市 规范地名管理 传承文化根脉
作者:刘 波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119325次 更新时间:2023-11-06

       自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认真学习宣传、稳妥有序实施,推动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增强责任意识

在主动作为中担起监管职责

       强化学习培训。盐城市民政局局长办公会专题组织学习《条例》,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进行学习。区划地名处专门制作了新旧条例对照表,并结合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线上培训成果,将《条例》新增的备案公告、法律责任等条款,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内容,印成手册、制成PPT转发基层和相关部门。同时,线下组织县(市、区)和镇(街)地名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有疑必回、有问必答,及时解疑释惑,加深各级对《条例》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实践要求的把握。

       强化党的领导。《条例》明确“地名管理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防范地名管理重大风险,盐城市民政局牵头制定《向党委、政府报告地名管理工作重大事项清单》,推进地名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做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为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强化监管意识。盐城市民政局进一步深化《条例》的学习,将修订后的“征求民政部门意见”理解为强化“一线参与”;将“报送民政部门备案”理解为落实“后方监督”;将“数据民政部门入库”理解为明确“主业强化”。虽然住宅区、楼宇审批职能发生了转变,但盐城市民政局主动与住建部门对接,在完成职能划转和权力移交的基础上实行半年过渡期,民政部门协助住建部门边审批边移交,在住建部门熟悉法规、熟悉程序后再放手,确保地名管理工作不断档、不停顿。

牵头部门协同

在齐抓共管中发挥主体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地名工作的统一管理,今年5月,盐城市民政局在江苏省民政厅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并在《地名备案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过程中,先行先试,牵头联合市公安、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文广旅、水利、国资委等多个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名命名、备案公告和标志设置等工作的通知》,从适用范围、地名类别、地名命名、地名更名、跨行政区地名、地名销名、地名论证、地名备案、地名公告、地名标志等10个方面进行了统一。

       其中,最具有突破和创新价值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形成8部门共识,明确了民政部门在地名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除公安部门外,其余部门的地名命名、更名均要征求民政部门意见后批准,并在批准后15日内报民政部门备案。将民政单部门文件转化为8部门联合执行的共同文件。二是整合8部门职能,对地名管理的全流程进行了再造。明确了28条具体而清晰的流程,易于各部门掌握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各部门的充分认可。三是协同8部门力量,对地名进行了全方位管理。尤其明确了对地名的纠错规范化管理。当发现不规范地名和地名标志不正确等问题时,公安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依据标准地名完成交通标志设置或更换工作。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协调百度、高德等互联网地图完成地名上图和更新。住建、交通、水利、文广旅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和更换工作。

担当文化使命

在保护传承中弘扬地名文化

       在研究中发掘。盐城市民政局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盐城地名文化研究,成书5万余字,从发展历程、历史地名分布、地名语义特点、地名文化特性等4个方向,阐释了盐城重要地名的产生应用、延续更替、消亡复活等特点,透视了盐城新生地名命名的方向和思路,发布了《地名决策咨询》课题成果。同时,通过征集、筛查、考证,先后汇编出版了《史海盐踪》《串场河溯源》《盐城历史地名志》等地名文化图书,在地名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保护中弘扬。2022年以来,盐城市民政局先后两次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将132个地名列入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83个列入市级保护名录、7个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并且全部树立保护碑牌。同时,将入选江苏省100个红色地名中的盐城市20个红色地名,逐一挖掘整理,汇编成画册,并以《盐阜大地上的红色地标》为主题,拍成专题片,在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长者幸福食堂等民政服务场所播放。盐城市民政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等部门,在社区、机关、校园广泛开展“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并通过电视直播方式举行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全市总决赛。

       在复活中延续。盐城市的城北老城区因城市更新,新增许多道路、桥梁、河道、公园等市政工程,市民政局坚持成果共享,从《地名决策咨询》成果中,筛选出200个具有盐城地方特色的历史地名采词,提交市政府城北指挥部,为城北地名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复活了串场河(将沿河两岸煮盐的盐场串联起的河)、建湖县大唐村(盐阜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等富有历史文化故事的老地名。盐城地名文化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财富”,显得越来越厚重,盐城人“忆得起”童年、“看得见”乡愁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外乡人“记得住”盐城、“想得到”盐城的印象越来越深刻。

创新方法路径

在地名应用中提升“著名”成效

       采集上图“著名”。盐城市民政局在纠错反馈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将核准后的新增地名信息标注上图。先后采集地名上图1860个,其中惠农助农兴趣点940个、其他兴趣点680个,助力出行导航、快递投送、电商运行等乡村便民服务。

       设立标志“著名”。盐城市民政局为提高地名标志覆盖率,在对无名无标、有名无标、一路多标、路牌破损等问题全方位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图比对,正确后再设置标志。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地名标志826个、更新268个、更换16个。全市95个乡镇全部完成地名方案编制工作,规划地名总量4500余条,根据规划命名、更名地名148条。

       信息智能“著名”。盐城市民政局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搭建地名二维码管理系统,让地名标志包含旅游线路推荐、智能语音讲解、美丽乡村视频等应用场景,使地名标志成为各类信息交互融合的全新介质,也为盐城推广乡村地名智能化、信息化全覆盖探索了新路径。

最新新闻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