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化振兴
大国御窑赋注释
作者:李祥 阅读:342次 更新时间:2025-08-27

大国御窑赋

  

1,壬午之秋,余摄御窑以纪录,历岁余。

壬午之秋:2002年秋天。

:摄影,这里指摄制纪录片。历:经历。岁:年。

2002年秋天到2003年底,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考古研究院、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展开首次科学考古发掘工作。上世纪7090年代,御窑厂遗址的历次考古发掘均为随工,或称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者于这期间,身兼编导、摄像、撰稿、解说多职,在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拍摄纪录片《御窑春秋》。并于2008年,完成四级纪录片《中国瓷都景德镇》。

2,揽六百年遗风,虽残垣碎器,心振荡不怡。

揽:“览”,看见。

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这里指明清御窑厂围墙、窑炉等残存遗迹。

碎器:此处指破碎的瓷器。明代御窑厂贡瓷除了选中送往京师的,均会被刻意打碎埋藏于御窑厂地下。打碎的瓷器主要包括三种:没有烧好的残次品,试制品,以及为了保证烧成率而多出来的落选御品。

振荡:内心因情感而激荡。

不怡:无法平静。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3,今值景德申遗,感一城一心一事,乃作斯赋,其辞曰:

值:遇到。

景德申遗: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以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为核心的“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包括镇区瓷业生产中心、湖田古瓷窑址、高岭瓷土矿遗址、长岭瓷石矿遗址和蛟潭窑柴燃料产区五个部分构成的产业遗产群申报世界遗产工作,2025年进入冲刺阶段。

感:感动。一城一心一事:一城人,一条心,一件事。作者有感而发,创作《大国御窑赋》。

4,洪武二年,己酉暮春。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农历己酉年。

暮春:农历三月。史料记载,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洪武二年。明代称御器厂,至清代改称御窑厂。

5,江山初定,四海纳珍。

江山初定: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

四海:全国各地。明王朝刚刚建立,在全国范围内收纳奇珍异宝。

6,时有景德,名缘宋真。

:当时,当年。景德:指景德镇。缘:缘故。

宋真:宋真宗。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1004-1007)年间,因生产瓷器闻名,遂天下咸称景德镇。

7,皓质影青,高岭名闻。

:洁白。皓质:洁白的质地,这里指白瓷。

影青:影青釉,又称青白釉。考古发掘证明,景德镇湖田窑五代时期主要烧造青瓷和白瓷,宋代创烧青白瓷。

高岭:高岭土。特指在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东埠村高岭山发现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将瓷器的烧造温度提升到1300度。18世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这一优质瓷土命名为“Kaolin”(拉丁文名),此后,成为全球通用的矿物学术语。景德镇高岭土的发现时间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8,后有元枢,磁局于镇。

元枢:元代枢密院在景德镇定制烧造的“枢府瓷”,为高档卵白釉瓷器,因器身常印有“枢府”二字而得名。

:同“瓷”。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浮梁磁局”,从此开启景德镇烧制官窑瓷器的辉煌历史。

9,遂置御窑,实惟国祯。

:于是。:设置。

实惟:真确是。出自唐代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国祯:国家的祯祥。

于是明代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真确是国家的祯祥。御窑厂历经明清两朝二十七位皇帝,持续烧造时间长达542年,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王朝覆亡,窑火生生不息。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御窑厂规模最大的时候有窑58座,各类作坊130多间,瓷器年产量最多的时候达十五万多件。

10,余观夫御窑胜状,在昌江之滨,东接佛印,西临昌江;北倚珠山,南踞陶阳;右通衙署,左达窑房;尚存甃井,于路中央。

:我。: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昌江:景德镇主要河流,发源于安徽祁门,自北向南流经景德镇,最终汇入鄱阳湖水系。

:靠近。佛印:指佛印湖,位处御窑厂东面,又名莲花塘。

:面对。:靠。

珠山:山名,古称立马山。:盘踞。

陶阳:景德镇御窑厂一带旧称。明清时期御窑厂规模最大时,素有“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美誉。

右通衙署,左达窑房:古时御窑厂从南门进去,右边主要是行政办公区,左边主要是各种窑房、作坊。

甃(zhou音同宙)井:特指采用砖石等材料砌筑井壁的水井,明隆庆年间(1567-1572)管理御窑厂的南康通判徐乾学的《陶政录》上载有此井,是现在仅存的明代御窑厂地面遗存。

:指御窑厂南门内的道路。

11,耸高阁以飞惊,羌桂殿而流芳。

高阁:此处指位于御窑厂后山的龙珠阁,始建于明代。最近一次重建在1987年,为明四层暗七层高阁,2021年之前为明清官窑博物馆。

飞惊:指楼阁檐角翘起如飞翼。出自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发语词。

桂殿:精美华丽的宫殿。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流芳:流传美名。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12,非昔时之掩弃,何龙珠曜神光?

掩弃:指前文中“碎器”被掩埋、抛弃。

龙珠:指龙珠阁。

:照耀,辉映。

神光:神圣的光芒。如果不是当年抛弃掩埋那些没被选上的御窑瓷器,哪来今日龙珠阁辉映着神圣的光芒。

13,尔乃穷睇眄于中天,极神游于当世。

尔乃:承接连词,于是就。

穷睇眄于中天:向天空中极目远望。:穷尽,极尽。

睇眄(mian音同免):原指斜视,此处引申为环顾、随意眺望的动作。

中天:天空中央,代指整个苍穹的广阔视野。引自王勃《滕王阁序》“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穷尽、到达极致。

神游:精神恍惚,意念游走。

当世:指御窑厂兴建之时,即洪武二年。

14,窑炉鳞次,坊作栉比。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此处指窑炉和生产作坊众多。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篇·真宗咸平四年》“东西鳞次,前后栉比”。

15,或馒头匍地,或龙游山脊;摇摇兮若葫芦之悬壁,浩浩兮若禹王之马蹄。

:文言代词,有的像…。:匍匐。

摇摇:远貌。引证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鸲鹆之巢,远哉摇摇”。

浩浩:广大辽阔,强化天地浩瀚。引自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禹王之马蹄: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印。相传大禹在黄河三门峡鬼门岛治水时,曾骑神马过河,马蹄在岩石上留下两个深坑和一对马蹄印。这里指形状像禹王马蹄的窑炉。古时人们根据窑炉外形给窑炉取名,如馒头窑(圆窑)、龙窑、葫芦窑、蛋形窑(镇窑)、马蹄窑等等。

16,採瑶里之釉果,伐松木于浮梁。

:开采发掘。

瑶里:地名,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

:结构助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釉果:指一种配釉用的瓷石,它与一定量的釉灰配合,则可制成釉。具有较瓷石稍低的熔融温度和较好的透明度,产于瑶里镇东乡地区的东乡釉果最佳。瑶里镇长明村长岭瓷石矿遗址是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砍伐。

浮梁:浮梁县。浮梁县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松木,尤其是浮梁县蛟潭镇马尾松,因其松脂含量较高,具有耐烧、升温快的特点,是烧制陶瓷的优质燃料。

17,掘高岭于东埠,挛万窑濒昌江。

:挖。高岭:指瑶里镇东埠村高岭山的高岭土。

:动词,挛窑,景德镇特有的传统制瓷窑炉砌筑与修补技艺,专指手工建造和修复柴窑的技术体系,该技艺自元代起传承至今。

:众多。:临近、接近。

18,揽天下之画师,绘图像于建康。

:动词,招揽。

绘图像:此处指给御窑瓷器设计器型和图案花纹。

建康:南京古称。南京在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朝时期名建康,有“六朝古都”之称。

19,访把桩于湖田,募工匠于八方。

访:寻访。

把桩:把桩师,景德镇传统柴窑烧制的技术总负责人,相当于总工程师。景德镇民间有句老话:“十年可以出一个状元,但十年出不了一个把桩师”。

湖田:湖田窑,湖田窑兴烧于五代,历宋、元至明代隆庆、万历之际结束,延续烧造长达六百余年,是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的民窑。

:招募。八方:全国各地。

20,集宋元之精粹兮,穷金银于陶阳。

:集纳,集纳宋元时期全国各大名窑烧造瓷器技艺的精华。

: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与现代汉语的“啊”相似。

:用尽、费尽。穷金银:费尽大量金银,此处指建造御窑厂烧造御瓷不惜成本。

21,于是汝官毕,四海一;岚山兀,御窑出。

于是:承接前文。

汝官:代指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完结,指宋元时期各大名窑相继没落、停烧。

四海一: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只有景德镇一个地方。

岚山:景德镇城南山脉,又名南山。

:光秃秃。指岚山上林木被大量砍伐,用于建造御窑厂,以及烧柴窑。

御窑出:御窑厂建成,横空出世,一枝独秀。

22,昼而望之,浊若乌云蔽烈日;

:白天。:浑浊,烧窑产生的浓烟使天空浑浊。白天望去,景德镇浑浊的天空似乌云遮蔽太阳。

23,夜而察之,明若金龙凌神霄。

:看。:亮,此处指明亮的火焰。:升高。

神霄:指道教九天中的最高天界或仙境。晚上看去,很多窑炉烟囱冒出的明亮的火焰,像一条条金色巨龙冲上神霄。

24,雷声殷地,舂瓷石也;

:三声,音同引,动词,震动。

:(chong音同冲),动词,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用杵撞击,这里指用水碓杵碎瓷石。无数水碓杵碎瓷石的声音,像雷声震动大地。

25,鲸鲵夹毂,踊水车也;

鲸鲵(ni音同泥):即鲸鱼,水栖哺乳动物,雄为鲸,雌为鲵。

夹毂:护卫在水车两旁。:车轮中心轴承,此处代指水车。

:跳跃。此句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鲸鲵护卫在水车两旁,无数水车翻滚踊动。指用以生产陶瓷原料的水车水碓繁多。清代文人凌汝锦在《昌江杂咏》中歌咏景德镇制瓷胜状:“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

26,昌流涨腻,弃渣饼也;

昌流:昌江。

渣饼:景德镇传统陶瓷烧制过程中使用的垫饼,防止烧瓷过程中瓷器底足与匣钵粘连,使用中会附着松木油脂。大量废弃的渣饼扔进河道,导致昌江河水上涨,且漂浮油污。此句指瓷器生产量大。

27,烟斜雾横,焚槎柴也。

烟斜雾横:形容烟雾缭绕、弥漫升腾的景象。出自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松枝、茅柴、灌木枝叶等混合燃料。

:特指松木。

28,陶舍重重兮赵慨羡,舟帆猎猎兮陶玉惊。

陶舍重重:指明代景德镇陶瓷窑炉、作坊繁多。出自明代诗人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赵慨:字叔朋,河北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东晋时期官吏,因改良景德镇制瓷工艺被尊为“瓷祖”或“佑陶神”。

猎猎:旗帜飘扬的动态声响,此处指运送瓷器的船帆多而壮观。

陶玉:唐代武德年间昌南镇(今景德镇)人,制瓷工匠,他的陶窑生产的瓷器胎薄色润、釉质晶莹,被称为“假玉器”。

29,至若人声鼎沸,工匠云集。

至若:语境转换词。

:古代用于烹饪的器具,此处借指声音的宏大与激烈。

:水煮开时的翻滚状态。人声鼎沸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

30,或踏瓷泥,或利素坯,或执彩笔,或烧贡器。

:有的。

:踩踏。用脚踩踏瓷泥是古法练泥的一种方法。

:修整,利素坯即修整半干的坯体。

执彩笔:拿着蘸有颜料的画笔,指陶瓷彩绘工序。

烧贡器:烧造御瓷,此处指烧窑。

31,旋陶轮以辘轳,抗黝腕而聚力。

:旋转。

陶轮:一种以可旋转台面为核心部件的制陶工具,可用木棍旋搅或用脚踏蹬使其旋转。

辘轳:驱动陶轮的轮轴。

:举起。黝腕:黝黑的手腕。

聚力:集中力量,此处指拉坯时将全身力量聚集在指尖。

32,扬锋尖以镂刻,精专注而不移。

:动词,在空中飘动,形容陶瓷雕刻工匠技艺娴熟。

:雕刻。

:精神,精力。专注:集中注意力。

不移:不改变、不动摇。

33,神随盘转,心手不离;

:心力,心思,注意力。:此处指陶轮。

34,人泥交融,飘忽成器。

交融:融合在一起。

飘忽:轻快地移动。人与泥融为一体,在轻快、短暂的操作中,形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器型。

这一段旨在刻画制瓷工序繁杂,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篇·陶埏》写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35,若夫背珠山,行昌江,经鄱湖,汇长江,朝京师,越五洋。

若夫:结构助词,语境转换。:离开。:航行。

鄱湖:鄱阳湖。:河流会合在一起。

朝京师:好的瓷器运送到京师。

京师:古代指国都。明洪武、建文时期为南京(应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紫禁城建成之后,朱棣迁都北京(顺天府)。

:穿越。

越五洋:经过五大洋,此处指御窑瓷器传播延伸到世界各地,清代文献记载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yi音同义,延伸)及外洋”。

36,七下西洋兮沧浪远,五出阳关兮定三边。

七下西洋:指三宝太监郑和1405年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舰队远航,最远抵达非洲东岸。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整整早一个世纪,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舰队先后出使过36个国家和地区,在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同时,将景德镇瓷器传播到西洋各国。

西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五出阳关:指明朝杰出外交家、洪武甲戌科进士、江西吉安人陈诚。明洪武至永乐时期,陈诚先后五出阳关、五使西域,翻雪山、过丛林、走戈壁,艰苦跋涉数万里,重开“丝周之路”。历史学家谢国桢称“其功不减于郑和”。尤其是推行对西域诸国“一视而无间”的外交策略,“从此万方归德化,不劳征发定三边”。被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誉为十五世纪最杰出的和平使者。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西汉时设置,与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的门户。

定三边:安定边疆。

37,千里舸舰兮丝路起,万国来朝兮尽开颜。

千里舸舰:此处指舰船、官兵众多,舰船排开长达千里。据史料记载,郑和第七次(公元1431年)下西洋时,舰船240艘,船员及官兵多达27550人。

舸舰:巨舰。

丝路起:指陈诚重启“丝绸之路”。

万国:表概数,形容很多国家。

:朝贡,朝拜。

万国来朝:出自《隋书·卷十五·音乐志》“每岁正月,万国来朝”。这里指郑和与陈诚一海一陆为明王朝打开外交外贸事业的大门,开创明永乐年间万国来朝盛景。在郑和下西洋、陈诚出阳关之后,有150多个国家先后来到大明,进献了斑马、大象、长颈鹿这些他们国家的特产。

38,斯则五爪龙腾,洪武大盘;

斯则:虚词,承接词。

五爪龙腾:五爪云龙纹图案的瓷器。自元代起通过法令确立五爪龙纹为皇家专属符号,至明清形成“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等级制度。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

大盘:指洪武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过多保留元代瓷器体大厚重、装饰繁缛、工艺较为粗糙的遗风。

39,玉壶春舞,牡丹枝缠;

:舞动。指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其图案像牡丹仙子翩翩起舞。

40,永乐霁红,瓌姿不凡;

永乐:明成祖朱棣。

霁红:高温铜红釉瓷器,因釉色如雨后霁霞得名,又因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又名“祭红”。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摆脱了元代瓷器的影响,不仅开创了以器物大小适中、胎体厚薄适度、装饰纹样疏朗、文人气息浓郁等特点的御用瓷器新风貌,而且创烧出霁红、均红、翠青釉等诸多单色釉品种。

瓌(gui同瑰)姿:美好的姿容,本意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与气质,出自战国时代楚国人宋玉《神女赋》“瓌姿玮态,不可胜赞”。这里指永乐时期御窑瓷器珍奇美好,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41,聊斋促织,宣德蟀罐;

聊斋促织: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其中写道“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宣德:明宣宗朱瞻基。

蟀罐: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大量宣德时期蟋蟀罐,其中不乏五爪龙纹图案,证明了宣德皇帝喜好玩蟋蟀。

42,正统龙缸,攻坚克难;

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第一个年号。明正统年间御窑厂烧制出青花大龙缸,开创了御窑烧制特大件瓷器的先河。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烧制特大龙缸难度非常大。

43,三彩鸭熏,气若幽兰;

三彩鸭熏: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熏。

气若幽兰:本意形容女性含蓄典雅的气质和清新脱俗的仪态。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这里指成化素三彩鸭形香熏,即使没有焚香也让人感受到清新淡雅的幽谷兰花香气。

44,成化斗彩,鸡缸把玩。

成化:明宪宗朱见深,明朝最喜欢瓷器的皇帝。成化时期,御窑厂烧制的青花斗彩瓷器达到极致。这一时期的瓷器在尺寸上没有了永乐、宣德时期的大器,而是以小巧娟秀的器物为主,所以在中国瓷器史上有着“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斗彩:又称“逗彩”,须经过两次烧成的瓷器,先在1300度高温窑炉烧成青花,之后用矿物颜料二次施彩,再经过800度窑温烧烤而成。

鸡缸:明成化鸡缸杯,相传是成化帝朱见深为讨万贵妃欢心命御窑厂专门烧制的瓷器。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一只成化时期鸡缸杯拍出2.8亿元人民币。

45,正德嘉靖,何以超然?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

超然:超然物外。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此句含义是,在明正德、嘉靖两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瓷器没有太多创新、惊艳的品种,为什么正德、嘉靖两个皇帝不过问呢?仅仅是因为他们一个“荒诞不羁”,一个“沉迷道教”而超然物外吗?非也。作者下文给出了答案,即明代到了弘治、正德、嘉靖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形成了四大传统名瓷体系和四大特色。

46,盖因青花光润,粉彩玉颜,玲珑剔透,色釉云巅。

盖因:连词,因为。

光润:光滑润泽,指青花瓷。

玉颜:美丽,出自战国楚国宋玉《神女赋》“苞温润之玉颜”。这里指粉彩瓷。

剔透:孔穴明晰,可以透过光,指玲珑瓷。

云巅:高山山顶与云层相接,指颜色釉瓷烧制技艺达到巅峰。该句道出了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即青花瓷,粉彩瓷,青花玲珑瓷,以及颜色釉瓷。

47,白如玉兮明如镜,薄如纸兮声如磬。

该句指景德镇瓷器四大特色: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48,平叛乱兮传技艺,漳窑兴兮忆阳明。

平叛乱:明正德八年(1513年),王阳明帅军平定漳州平和芦溪等地农民起义。

传技艺:平叛之后,为稳定地方,选留随军兵众(含陶瓷工匠)驻守漳州。这些江西籍工匠将景德镇制瓷技艺传入平和,推动了当地窑业发展。

漳窑兴:漳州瓷窑兴盛。明代正德时期漳州窑兴起,为中国外销瓷重要产地,曾以“克拉克瓷”“汕头器”等名行销海外。

:思念,想念。

阳明: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阳明心学”创始人。漳州窑的兴盛追根溯源不得不让人想念王阳明!

49,已而漳鲤月港,隆庆开关。

已而:时间副词。

:福建漳州,简称漳。

:福建泉州,简称鲤,是宋元明三代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月港:位于福建漳州,遗址在今漳州龙海市海澄镇,是明朝中后期“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

隆庆: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开关: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载垕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50,鼍穗商贾,东印荷兰。

:(tuo音同驼)广东阳江,简称鼍。

:广东广州,简称穗。阳江、广州是明朝中后期中国瓷器外销的主要口岸城市。

东印荷兰: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320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它的成立打破了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远东的贸易垄断地位,在明代晚期几乎独占了中国瓷器和茶的贸易。

51,万历怠政,白银如山。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8年。

怠政:指万历罢朝。据《明史》等资料记载,万历帝罢朝的时间长达28-30年。

白银如山:指万历时期,即使朱翊钧罢朝,但通过以瓷器为主的海外贸易,世界各地流入中国的白银达到700010000吨,约占世界白银产量的1/41/3。当时欧洲商船带着盛产美洲的白银来到中国进行陶瓷贸易,之后又将中国瓷器贩运至日本,换取品质更佳的日本白银,之后再度来到中国用日本白银交易瓷器,最后满载中国瓷器返回欧洲,这样一个周期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这一时期的明朝因为瓷器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被称为“白银帝国”。当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大明已夕阳”,对进口白银的过度依赖也直接导致晚期的大明陷入经济危机。

52,官搭民烧,趋简避繁。

官搭民烧: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将部分御窑瓷器生产任务委派给民窑完成的特殊制度,既是缓解御窑生产压力的权宜之策,也是推动瓷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制。

趋简避繁:指明代晚期开始御窑生产工序趋于简单化,将大量繁琐的生产工序交由民窑承担。万历时期,御窑厂负责制坯、彩绘,民窑承担烧制工序。到了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年)确立固定制度,御窑厂规模缩减至明代的1/4,专注于器型设计和釉料研发。

53,技随身走,九域施传。

:技艺,此处指景德镇窑工烧窑制瓷的技艺。

九域:九州,出自《汉书》。

:(yi音同义),延续,延伸。其音和含义出自秦朝李斯《谏逐客书》“使西事秦,功施到今”。

:传播。清代文献记载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yi音同义)及外洋”。

54,嗟呼!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

嗟呼:表示叹息。廿:二十。

赢他:景德镇方言中“赢得”的口语化表达,此处指通过劳动和智慧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都昌: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这里指都昌籍窑工。

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二十里的长街有一半是窑户,每走一段路就能遇到操都昌口音的人。引自清代诗人龚拭的《景德镇陶歌》“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体现了景德镇历史上由移民群体主导的制瓷产业特征,尤其是都昌籍工匠和商人在明清时期成为景德镇瓷业的核心力量。

55,人嗟佳器之艳逸兮,渺寂寂之工匠。

:世人。:文言叹词。

佳器:美好的瓷器,这里指御窑瓷器。

艳逸:艳美,飘逸。指御窑瓷器色彩鲜美,华丽动人,超凡脱俗。

:微小,微不足道。

寂寂:沉寂冷清,出自汉代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此处指御窑厂工匠寂寂无名。

56,仰景德之盛名兮,忽陶人之攘攘。

:仰慕。盛名:很大的名望。

:轻视、怠慢。陶人:陶瓷工匠。

攘攘:众多。

57,羡武英之琳琅,叹窑工之彷徨。

:羡慕。

武英: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的场所,紧邻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主要宫殿。20215月,经历“故宫百年大修”的武英殿,现为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重新向游客开放;与此同时,景德镇历时五年新建的御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并迎来首批游客。

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这里代指景德镇御窑瓷器。

:哀叹。彷徨: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指当时烧造御窑的工匠们担心瓷器没烧好受到惩罚,整天提心吊胆。

58,惊云龙之大缸,愤内监之潘相。

:惊讶,惊奇。云龙:青花云龙纹。大缸:大龙缸。

:愤怒。内监:太监。

潘相:明代万历年间的宦官,任江西矿监,负责监督景德镇窑务及税收。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潘相在景德镇督造大龙缸,因器物体积庞大难以烧制成功,导致烧造周期过长。期间他滥用刑罚逼迫工匠,引发大规模反抗,最终导致窑毁人亡的惨剧。

59,祭窑神以佑陶兮,哀童宾之毁伤。

:祭祀。

窑神:指风火仙师童宾。

:特指神灵的庇护帮助。

:指陶瓷业。

:哀悼。

童宾: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烧瓷技师,是明末以来景德镇陶瓷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之一。相传,潘相督造大龙缸时,因不满潘相滥用刑罚,童宾跳入熊熊窑火中,未曾想大龙缸居然烧成了。为了纪念童宾以身殉窑,官府在御窑厂东侧修建“佑陶灵祠”,奉童宾为“风火仙师”“窑神”。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清廷复建祠堂。清雍正九年(1731年)仲冬,督陶官唐英在瓷板上用青花亲笔题写“佑陶灵祠”四个大字,这一青花瓷匾现藏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毁伤:指对身体的损伤,包括发肤、肢体等。该词最早见于《孝经·开宗明义》,明确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作为孝道的起点。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敬畏,强调不可损伤身体的孝道观念。

60,慕紫禁之巍峨,覿昌水之浪浪。

慕:仰慕。

紫禁:紫禁城,明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兴建,历时18年建成,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东汉文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云:“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

覿(di音同“笛”):观察,察看。

浪浪:叠词,二声,音同“郎郎”,水流貌。引自战国楚国屈原《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61,赓文脉以千年,惟大国之工匠。

赓:继续;连续。

文脉:既包括古籍典籍等物质载体,也包含语言文字演变与技艺传承等非物质形态。在空间维度体现为城市记忆延续,在时间维度表现为文明基因的千年延续。

惟:“唯”,唯有。

62,清风拂岗,明月照江。

这两句出自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九阳真经》口诀。“清风拂山岗”指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陶瓷生产的全过程,从开采原料,到塑泥成型,再到烧窑成器,无不蕴含着这一哲学思想。“明月照大江”则延伸为以宏大胸怀包容外界纷扰,寓意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包容、开放精神。

63,余有诗赞,恭疏斗方。诗云:

诗赞:指以诗歌形式表达赞美之意的文体。

:恭敬。:书写,撰写。

斗方:指一或二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

64,逝者如斯何尝往,盈虚若彼莫消长。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何尝往:何曾真正的逝去。

盈虚:特指月亮的圆缺变化。

:这里指月亮。

莫消长:没有增减。

这句诗出自北宋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亮,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在这里指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御窑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御窑厂遗迹,御窑厂生产的产品,御窑带给景德镇、带给世界的手工制瓷技艺、瓷业遗存,以及扎根于景德镇数百年、上千年的工匠精神一直都在。

65,日月几何十甲子,长风万里绽荣光。

日月几何:太阳月亮轮转多少次数,“几何”即“多少时日”。出自北宋苏轼《后赤壁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十甲子:六百年,一甲子六十年。

长风:远风。:绽放。

荣光:光荣与荣耀。

66,手工瓷业今尚在,世界遗产缀霓裳。

手工瓷业:指景德镇完整保存了宋至清代手工制瓷技术体系和产业组织形态,包含原料开采、燃料供应、生产加工、水运物流等全产业链设施。

世界遗产:指《世界遗产名录》。

:连接、装饰。:裙子。

霓裳:原指神仙所穿的衣裳,后泛指华美的服饰。这里指“世界遗产”这一荣誉将成为装饰景德镇最华丽的衣裳。

67,唐英若知凌云志,敢叫瓷母酿玉浆。

唐英:清代督陶官,清雍正六年(1728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先后27年在景德镇监督窑务。《景德镇陶录》《古铜瓷器考》等著作都大为赞叹唐英督陶的这一历史时期。曰:“厂窑至此,集大成矣”,称自唐英督陶创“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的盛况。唐英督陶期间,不仅创烧出很多精美瓷器,还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陶人心语》等文献,为中国陶瓷发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凌云志:高入云霄的志向。这里指“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申报世界遗产的志向和行动。20251月经国务院批准,“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被确定为中国2026年世界遗产提名项目,这是我国首个以产业遗产类型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瓷”主题空白,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中国制瓷技术演进、瓷器艺术创新及世界文明交流的实证。(信息援引“中国知网·2025-02-19”)。

瓷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此瓶高86.4㎝,口径27.4㎝,足径33㎝,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十六岁的唐英集哥窑、汝窑、钧窑、定窑、龙泉窑、湘湖窑等全国各大名窑配方和珐琅彩工艺,仔细研究古代文献后,经过反复研制、试验,烧造成功的一件集大成的瓷器,被誉为“瓷母”。瓷母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竟达17层之多,瓶腹部有“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等12个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展现了当时顶尖的制作工艺和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

:酿造。

玉浆:玉液,比喻美酒。

这句诗采用拟人手法,一个“酿”字,让“瓷母”这一国宝级文物活起来。当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之日,最顶尖的、最好的瓷器“瓷母”也将亲自酿造、并盛满美酒以示庆祝。

 

联系电话:010-52876787

监督电话:13801026865

邮箱:2547030999@qq.com

中国地名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