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化振兴
大国御窑赋译文
作者:李祥 阅读:256次 更新时间:2025-08-27

2002年秋天,我拍摄以御窑为主题的纪录片,前后历时一年多时间。看见御窑厂600年岁月遗留下来的风貌,尽管是残垣断壁和破碎的瓷片,我内心却因情感而激荡不已。如今,遇到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申报世界遗产,被一城人一条心一件事所感动,于是作了这篇辞赋,赋文如下:

洪武二年,农历己酉年暮春。明王朝刚刚建立,在全国范围内收纳奇珍异宝。当时有个地方叫景德镇,景德镇的名字和宋真宗有缘故。景德镇盛产白瓷、青瓷以及影青瓷,制瓷原料高岭土更是闻名遐迩。到了元代,枢密院在景德镇定制烧造枢府瓷,并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于是明王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这真确是国家的祯祥。

我站在高处看御窑厂的胜景,在靠经昌江河的地方,东面接近佛印湖,西面面对昌江,北面靠着珠山,南面盘踞于陶阳一带。御窑厂南门进去右边通往衙署,左边可达窑房和作坊。目前保存有一口明代的甃井,在御窑厂的道路中央。

高高耸立的龙珠阁檐角翘起如飞翼,阁中精美华丽的殿堂和所珍藏的御窑瓷器美名流传。如果不是几百年前,那些落选的御窑瓷器被抛弃掩埋,何来今日的龙珠阁辉映着神圣的光芒?

于是我向天空中极目远望,穷尽到精神恍惚,意念游走,仿若来到御窑厂兴建之时。

那时各种窑炉和生产作坊众多,就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有的窑炉像馒头一样匍匐在地,有的窑炉像巨龙一样游走在山脊。远远俯瞰,有些窑炉像葫芦悬在墙壁上;在广阔的御窑厂及其周边,还有一些窑炉,像禹王的马蹄。

从浮梁瑶里开采发掘瓷石釉果,在浮梁县砍伐松木。在东埠村挖掘优质瓷土高岭土,在临近昌江河的地方,砌筑许许多多的柴窑。招揽天下的画师和设计师,在南京设计瓷器器型,绘制各种图案。在著名的湖田窑,寻访技术精湛的把桩师傅,在全国各地招募经验丰富的陶瓷工匠。集纳宋元时期全国各大名窑烧造瓷器技艺的精华,花费大量的金银,不惜成本在陶阳烧造御窑瓷器。

于是汝、官、哥、钧、定等宋元时期各大名窑相继没落、停烧,全国烧造瓷器的中心只有景德镇一个地方。景德镇城南的岚山因林木被大量砍伐,变得光秃秃的,御窑厂建成横空出世,一枝独秀。

白天望去,景德镇浑浊的天空似乌云遮蔽太阳;晚上看去,很多窑炉烟囱冒出的明亮的火焰,像一条条金色巨龙冲上神霄。隆隆雷声震动着大地,那是无数水碓在杵碎瓷石的声音。鲸鲵护卫在水车两旁,无数水车翻滚踊动。昌江河水上涨且漂浮油污,那是烧瓷用的垫饼被大量废弃在河床中。御窑厂内外烟雾缭绕,弥漫升腾,那是许多窑炉在大量焚烧松枝松木。陶瓷窑炉和作坊重重叠叠,让瓷祖赵慨都为之羡慕。运送瓷器的船只往来穿梭,舟帆猎猎,令陶玉都感到震惊。

御窑厂内人声鼎沸,工匠云集。有的人光着脚踩踏练泥,有的人用利坯刀在修整半干的瓷坯,有的人拿着蘸有颜料的画笔进行陶瓷彩绘,有的人在窑房内烧造御瓷。有的人在辘轳旁用木棍旋搅着陶轮,抬起黝黑的手腕拉坯,将全身力量聚集在指尖。有的人轻盈地挥动着刻刀,在素胎上雕刻各种图案,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心神随着陶轮旋转,心和手一刻不离开瓷胎。人与泥交融一体,在轻快地移动中,不知不觉诞生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这些瓷器离开珠山,航行在昌江河上,经过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汇聚于长江。它们有的被送到京师朝贡,有的穿越五大洋去往世界各地。

满载着御窑瓷器,郑和七下西洋的沧浪远及非洲东岸;陈诚五出阳关的壮举,不劳征发安定边疆。千里排开的巨舰,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万国来朝的盛景,令世界各地的人们笑逐颜开。

绘有五爪的蛟龙在瓷器上腾跃,洪武时期的瓷器体大厚重。也有舞动的玉壶春瓶,用青花缠绕着牡丹。永乐年间的霁红瓷器,雍容华贵,超凡脱俗。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蟋蟀皇帝”,通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宣德时期蟋蟀罐得到了印证。正统年间烧造青花大龙缸,是何等的攻坚克难。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炉,即使没有焚香,也让人感受到清新淡雅的幽谷兰花香气。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器堪称一绝,如今拍卖到天价的鸡缸杯,当年不过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的把玩之物。

正德皇帝、嘉靖皇帝,你们为何对御窑不太走心,是因为你们超然物外吗?我想不是,应该是因为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形成了四大传统名瓷体系和四大特色。

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光滑润泽,粉彩瓷美丽动人,玲珑瓷晶莹剔透,颜色釉瓷直上云巅。

四大特色: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还记得王阳明率军平定漳州叛乱,之后留守江西籍工匠将景德镇制瓷技艺传入平和吗?漳州瓷窑的兴盛,让人思念圣人王阳明。

后来,漳州月港和泉州港名噪一时,那是隆庆皇帝解除海禁,打开国门。广东阳江和广州的商贾,大部分来自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万历皇帝罢朝近30年,海外贸易带来的白银却堆积如山。在外销瓷需求量激增的年代,御窑厂生产瓷器的任务,不得不委派给民窑完成。御窑厂创新机制,趋简避繁,只专注于器形设计和釉料研发。随着民窑的兴起,大量窑工带着技艺手艺离开御窑,景德镇制瓷技术随之延伸到全国乃至海外。

唉,曾几何时,景德镇二十里长的街道,竟然有一半是窑工,在劳动和智慧的竞争中,随随便便都能听到都昌方言。当世人赞叹御窑瓷器的艳美飘逸时,往往忽视了微不足道、寂寂无名的工匠。当人们仰慕景德镇的盛名时,往往忽略了六百年来数千万的制瓷人。当人们羡慕紫禁城武英殿陈设的御窑瓷器堪比玉石时,有谁会哀叹昔日窑工们的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我们惊讶于青花云龙纹大缸的烧成,愤怒于督陶宦官潘相的残暴。人们祭祀窑神,祈求庇护、保佑烧窑时,也在哀悼毁伤身体、以身殉窑的风火仙师童宾。

我们仰慕紫禁城的高大雄伟,也俯察着昌江河水的连绵不绝。景德镇在千年的时光中,以城市记忆的延续和制瓷技艺的传承赓续中华文脉,其中的主角惟有大国工匠。

景德镇以柔克刚的制瓷哲学,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如清风拂过山岗,明月映照大江。我有一首赞美诗,恭敬地书写在小小斗方诗幅页上。诗云:

不断流逝的如江水,何尝真正的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月亮,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太阳月亮轮转了多少次数?十个甲子,六百年啊!在漫长的岁月中,景德镇瓷器乘长风破万里浪,绽放着无上的荣光。

手工制瓷技术体系和产业组织形态如今尚在,《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殊荣将成为装饰景德镇最华丽的衣裳。

督陶官唐英如果知道景德镇正在申报世界遗产这一高入云霄的志向和行动,在申遗成功之日,敢叫他亲自督造的、最顶尖的、最好的瓷器“瓷母”,亲自酿造、并盛满美酒以示庆祝。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国御窑赋注释

联系电话:010-52876787

监督电话:13801026865

邮箱:2547030999@qq.com

中国地名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