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以信息化为抓手助力乡村地名高效管理
作者:谭晓林 张钊扬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252600次 更新时间:2023-11-01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勇于实践,创新探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实施地名命名更名、标志设置、地名上图、公共服务的高效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开展信息比对  织密乡村地名网

为高效开展工作,江宁区,开发建设地名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信息比对的方式,主动查找和发现有地无名的情况。该系统管理模块中叠加有江宁区城乡规划图、道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图以及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地图,将规划路网通过空间定位标绘在地名管理图上,实现数据库地名管理图与高德、百度地图比对,判定有路无名、有地无名、已经规划有待命名等情况,从而有效掌握全区乡村道路、沟渠、村落等自然实体和人文实体命名需求。经统计分析后,提请各相关街道、园区进行核实,要求相关街道、园区编制命名方案,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用新时代的乡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

运用管理系统  实施网上审批

江宁区着眼地名工作信息化,加快地名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实现了地名命名更名的不见面网上审批。经过信息比对和基层调查核实,建立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申报统计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研究论证后的地名命名方案,属地街道负责组织地名命名申报工作。经注册后登录地名管理系统,进入地名申报模块,填报申报地名相关信息,并在地图上标绘位置、走向等。申报地名提交后,经合规性审查后实施网上审批。经批准后下达的批复文件,在系统线上传输。申报单位可在线接收批复文件。申报地名批准后,可实时在系统地名管理模块的地名图上更新显示,从而实现地名管理系统图库的一体化自动更新。

依托大数据  实现信息共享

江宁区着眼于地名信息服务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数据底座”,全面加强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与深化应用,充分发挥地名的社会属性和治理功能。已建成使用的地名数据库模块,可实现对不同资料来源的地名信息进行查询。查询地名时,可展示地名重名、同音同调、同音不同调以及同专名等情况。这一功能对日常工作中地名数据的查询、比对,杜绝重名现象的发生以及开展地名工作研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接口方式,实现了地名管理系统与区大数据局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和交换,相关部门根据权限可实时查看共享最新地名数据。地名被批复后,地名管理系统将命名情况通过区大数据平台,同步共享给规划和自然资源、公安等相关部门使用。目前,地名管理系统已和城建部门的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进行了技术链接,城建部门新批准的住宅区、楼宇地名信息数据实时同步到地名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地名信息互通共享。

规范标志设置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江宁区积极探索地名标志设置维护长效机制,严把路名牌标志的规范设置,推动乡村地名规范使用。地名管理系统设有路名牌制作申请模块,路名牌设置责任单位可以在线提出路名牌设置申请,填报路名牌制作方案,并可在地名图上实地标注路名牌埋设位置。江宁区地名办工作人员通过地名管理系统路名牌制作核准模块,对申报设置的路名牌在线审核,并通过地名管理系统路名牌管理模块对路名牌进行可视化管理,包含对路名牌位置信息进行地图定位、浏览、编辑等操作,提供地名信息查询、路名牌统计、用户管理等功能,以及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属地街道做好地名标志的维护,可对路名牌新增、更新、注销等进行常态化管理。

深化融合发展  宣传推广地名文化

江宁区结合乡村著名行动,深化地名信息推广应用,推动乡村地名文化与文化旅游项目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家地名信息库和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的服务效能,持续开展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更新,重点加强乡村名、乡村道路、乡村旅游地等信息采集上图与宣传推广,引导群众自主上传特色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农业合作社、快递服务点等助农兴趣点。依托自主开发的地名管理系统中的地名公共服务模块,为社会提供江宁地名图、地名信息查询服务,还可在线阅览江宁区非遗老地名、历史地名、红色地名等来历含义,在线观看“弘扬地名文化、织造幸福江宁”“寻梦杨柳村”“云台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名文化宣传片,以及“最美江宁地名”摄影书法作品。江宁区对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设置了二维码特色碑牌,扫码即可了解该地名的概况及来历含义,以地名故事赋能乡村旅游。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