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研究 > 传承保护
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传承和保护?
阅读:860次 更新时间:2021-07-30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创造性的弘扬、继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挖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失传的和濒于失传的文物、文化典籍及民间艺术[2]。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努力保护和抢救民族传统文化。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8个。1955年毕节地区成立了彝文翻译组,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彝文搜查、整理和翻译工作。1984年,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1985年,省人民政府成立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设办公室。1986年,召开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工作会议,制定了全省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七五”规划。1996年,省民委召开全省民族古籍工作会议,提出“九五”计划期间全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并对机构、人才、经费、出版、发行、协作等方面的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经过20年的努力,全省搜查、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100多种,共4000多万字,其中,民族工作者进行的“六山六水”调查,调查地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居住着我省90%以上的少数民族。使我省各民族的民族志资料基本齐备,并为我国的民族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对保护和传承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苗族的《苗族古歌》,有布依族的《布依古歌》,有侗族的《侗乡好事酒歌》,有彝族的《西南彝志》,有水族的《水书》,有仡佬族的《仡佬古歌》,有回族的《太平天国时期的黔西南白族起义史料》,有土家族的《土家族哭嫁歌》等。


第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与错、先进与落后。

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违背科学精神的文化将阻碍先进文化的进步步伐。我们应当科学地继承和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而摒弃那些愚昧、落后的东西。贵州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无处不在,充满魅力的声乐和舞蹈感天动地,如苗族的古歌和芦笙舞表现出苗族人民淳朴、直爽、敢爱、敢恨。苗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突显苗族人民适应、改造环境的能力。毋庸讳言,贵州传统文化与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包含着与时代、与科学精神不相符、不相容的糟粕。如迷信,迷信是解放思想的障碍,是转变观念的阻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要进步,必须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转变观念,依靠自身,改变生活,创造幸福。 
   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2011年在贵阳隆重举行。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就赛事的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


   第三,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2]。应当正确对待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民族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并将逐步失去功能。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良,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这种升华和转化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苗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出的智慧结晶包括苗药、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等工艺。在经过不断的发扬、创新过程中正在作为民族产业蓬勃发展。其中,贵州百灵制药企业博采民族医药之众长,近年随着新科技的应用,开发研制了各类胶囊、口服液、贴剂等药品,咳嗽停糖浆、维C银翘片等遍销全国,大大提高了苗药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推广速度。所以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

 
   第四,着力发展现代教育和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模式[3]。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掌握了现代科技后,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但是,在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相对滞后的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较困难。导致民族文化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第一,民族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弱病残在家,导致传统文化继承后继无人。第二,由于交流的加强,少数民族被汉化越来越快,如普通话的推广,民族语言的使用机会逐渐减少,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淡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政策的实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培养了大量的继承者和转播者。除次之外,设立技能大赛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也被推出,如贵州举办了“两赛一会”,即“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大规模地展示了众多深藏于民间的精美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绝技”。通过“两赛一会”,提升了贵州文化旅游商品的档次,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挖掘和培养了一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两赛一会”的带动下相关民族产业兴起,在青岩古镇带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如“两赛一会”上获奖作品银秀石、苗族刺绣等大受游客青睐。民族文化传统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带动下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