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提案:在中小学阶段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课程
 来源:2022年3月11日 中心办(宣)  阅读:1077次 更新时间:2022-03-11
 
今年台盟中央向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议》两会提案,倡议在中小学设立中华文化国家级课程,打造民族文化根基,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该提案一经提出,在参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
 
意义重大:夯实国家文化之根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青少年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认同,使其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并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加深民族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在心灵深处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在中小学设立传统文化国家级课程,既能夯实青少年中华文化的强大基因,更彰显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面对现实: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四大短板
 
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并且设立“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十多年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学科地位。目前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是独立课程,也没有专业课时,五千年中华文化只是零碎的分散于语文、历史等学科中,是碎片化学习。由于传统文化有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另外民族艺术也需要长期涵养,传统文化教育集文化、语言文字、德育、爱国主义、中国历史等多个学科于一身,其在青少年人格培育和文化传承方面是高端优质资源,亟需明确学科地位,推动学科建设。
二是概念界定不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包含国学经典、民族艺术、民俗文化、中医文化等四部分。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只集中在《弟子规》《论语》等几本书的诵读层面,缺乏百家思想、人文艺术等丰富深刻的内容。
三是缺乏统一规范。全国各地自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小学,大多处于缺乏课程教学目标、专业教材、专业师资、教学评价以及无学科教科研体系的状态。
四是教学方法陈旧。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以经典吟诵和课文背诵为主要教学法,缺乏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等创新教学模式,也缺乏新媒
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重磅建议:在中小学阶段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课程
 
第一,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课程。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所能起到的特殊且重要的化育作用和民族文化认同作用,建议国家在中小学设立传统文化国家级课程,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解决普遍存在的学科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不规范、师资培养不专业等乱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中小学课程,并提供专业课时(建议每周一课时),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指导方案。在中华大地中小学课堂上,为民族文化提供一张书桌。
第二,开展核心教材审定工作2012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套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该教材在国内已有8年的试用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即将出版《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据了解,该教材设计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活泼,课程体系完整,居国内传统文化教材比较高的水平。建议国家教材编审委员会可以此教材为蓝本,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此基础上再精炼、修订,以期打造出中小学传统文化标准化国家课程体系。
第三,加快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最关键环节除缺乏优质教材外,还极其缺乏学科专业教师。传统文化专业教师应具备儒、释、道、兵、医、艺等多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同时应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建议教育部把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纳入国培计划,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和培养的力度。其培养目标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与人格培养为重点,旨在促进教师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当代价值,倡导现代教育思想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创新课程实验。
 
提案基础:十余年传统文化课题研究
 
早在 2005 年,由中央教科所原副所长滕纯同志承担传统文化理论构建课题研究工作,着重解决传统文化教育概念界定、课程理论、教材理论、师资培训和学科评价标准等前期前瞻性研究工作。至 2012 年教育部设立“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开展学科构建、专业教材和师资培训等课题实验工作。“十三五”阶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专项研究》为基础,开展学科创新实验和学科教学数字资源建设等工作。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设立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数字资源研究传播中心”、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党建研究中心、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基金等多家单位参与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工作。历时十余年的课题研究为本提案提供了理论探索和一线教学的坚实基础。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