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留得住 更要叫得响
作者:民政部区划地名司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161615次 更新时间:2023-10-21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乡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地名也呈现出新特征。一是乡村地名数量密度需求不断增加。伴随城乡发展建设需要,村庄周边道路、村内街巷、山水林田湖草沙以及各类设施都需要规范命名。二是乡村地名需要整体性、前瞻性规划设计。适应村庄布局、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地名也呈现出体系化设计、批量化命名的特征。三是标准化程度要求更高。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乡村地名的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广,要求地名信息更加标准、更加统一。四是地名文化内涵成为新的追求。乡村地名作为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标识,人们对乡村地名的特色和内涵越来越重视,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变得越发迫切。

新时代推进乡村地名工作,要准确把握现代乡村发展的时代脉搏,遵循地名工作规律,主动融入和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释放地名的价值作用,全面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要充分发挥地名在铸牢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政通人和方面的政治作用。深刻认识地名的政治功能,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具体地名工作,有效发挥地名彰显国家“存在感”、凝聚民族“内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使乡村成为爱党爱国、守土固边、民族团结的稳固后方。

要充分发挥地名在提升治理能力、创新乡村治理方面的基础作用。把握地名定位空间、服务治理的核心功能,多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视角,认识地名联系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支撑查询检索定位的“桥梁”作用,为乡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新型治理模式提供精准翔实规范的“数据底座”,助力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要充分发挥地名在提档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方面的助推作用。地名和地名标志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基本的公共服务。要牢牢把握地名的公共服务属性,着力补齐乡村地名标志设置短板,用更高水平的地名信息服务,助力乡村百姓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要充分发挥地名在涵养文明文脉、传承乡土文化方面的承载作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乡村优秀地名文化,让老地名留得住,让新地名叫得响,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文化兴盛。

要充分发挥地名在推进城乡融合、赋能乡村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地名文化保护利用、地名信息服务的效能事关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积极发挥地名的标识功能,将地名文化、地名故事等元素融入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产品竞争力,助力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旅游资源等推介推广。持续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充分释放地名在推进城乡融合、赋能乡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走好乡村共同富裕之路。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