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名为红山之意,因城区东北部有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蒙古语为“乌兰哈达”。
赤峰,原称“昭乌达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北、华北地区结合部。东北地区西端,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西南段山脉与燕山北麓山地,内蒙古高原、西辽河平原的复合部位,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横贯赤峰,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总面积9万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400万。
赤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铁直达北京、沈阳、大连,大广、丹锡高速纵横交织,境内正在建设和已经投入使用的机场7个,与国内20几个大中城市直接通航。
赤峰旅游资源丰富、景区众多。这里有离首都最近最美的草原——贡格尔草原和巴林草原;克什克腾旗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阿斯哈图石林,乌兰布统古战场,达里湖,白音敖包沙地云杉;喀喇沁旗有恭王府,马鞍山,美林谷;翁牛特旗有玉龙沙湖;敖汉旗有塞外神汤热水温泉;宁城县有大明塔,辽中京遗址,紫蒙湖,道须沟等等景点数不胜数。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这里涌现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
据史料记载,距今1万年前后,赤峰的先民率先进行了新石器革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8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赤峰先民从事农耕、渔猎、采集、畜牧,开始了定居生活,留下了规模宏大的聚落遗址,被学术界称为“华夏第一村”。距今7千年前后的赵宝沟文化时代,赤峰先民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崇龙尚凤,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新石器文化。距今6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赤峰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诞生地,这一时代辉煌的象征是: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碧玉雕龙。它是中华大地最早的龙形器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华夏银行使用的商标就是这个玉龙。距今4500年前的小河沿文化时代,赤峰先民开始用文字记事,告别蒙昧,走进文明。在距今43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赤峰地区进入青铜器时代,奴隶制王国形成了,其标志是赤峰境内大大小小几百座城堡。晚商到战国,是考古学上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活动于赤峰的主要是东胡系民族。战国后期,燕在边境构筑的燕北长城,从赤峰南部穿过。赤峰南部为燕之右北平郡,治所在宁城黑城。秦并六国,迄于隋唐。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代,今赤峰市全境属上京(现巴林左旗林东)临潢府和中京(现宁城县大明)大定府。上京是辽王朝的首都,中京是最大的陪都。金代,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为路、府、州、县,今赤峰市全境属北京路。元代,今赤峰市属中书省的上都路、辽阳行省的大宁路、全宁路和应昌路。明代,在边疆地区设置都司、卫所和属部。清代,今赤峰市大部属昭乌达盟,部分属卓索图盟。民国前期,今赤峰市全境先后属于1914年设置的热河特别区和1928年由特别区改建的热河省。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1949年10月1日,今赤峰市南部分别属于热辽行政公署设置的热中专区、22专区和热辽专区;北部先属东蒙古自治政府设置的“昭乌达省”和热北专区,后属昭乌达盟。1945年11月1日统属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热河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5年12月31日,今赤峰市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属热河省。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南部也划入昭乌达盟,盟委由林东迁驻赤峰。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昭乌达盟由辽宁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其所辖地域3区(红山、松山、元宝山)7旗(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翁牛特、喀喇沁、敖汉)2县(林西、宁城)延续至今。
赤峰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作者简介:滕玉明,汉族,1966年10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地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一、二中教师,王家店乡政府秘书、乡党委宣传委员;《松山报》社记者、编辑、广告发行部主任、副总编,《松山时讯》副总编,松山区玉龙街道副主任、区招商局副局长、兴安街道主任、松山物流园区办主任、区财政局书记、区纪委监委派驻区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等职。松山区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松山区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区政协文史馆志愿者团队队长。
制作:时广惠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版权所有:中国地名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