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与中医药堂
 来源:学习强国  阅读:131825次 更新时间:2023-07-04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自幼聪颖好学,后拜本郡名医张伯祖为师,潜心钻研,医术超群。

相传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任长沙太守。那时,当地伤寒流行,死亡者甚多。这从他于公元196~204年间著成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可见一斑。张仲景在“自序”中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后来,张仲景弃官行医,走街串巷,深入民间为百姓治病,潜心研究疾病的诊治,广泛搜集单方、验方草药等,确立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此后的1800多年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药方被广泛应用,直至今天仍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发挥了卓越的作用。

张仲景作为一代名医,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他的贡献不仅仅在经方的研究和应用上,还建立了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堂”。据考证,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伤寒病流行,常常一边是繁杂的公务,另一边是随时等候在公堂之外的患者。张仲景为拯救百姓,经常在公堂上,边断官司边行医,忙里偷闲给穷苦百姓切脉开方,并习惯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

后世行医者为纪念和弘扬他的高尚医德,纷纷效仿,形成“前堂后坊”的格局。在后作坊有贮药间、药材炮制间、制药间和成品库,在前店堂则调配汤剂处方及出售后坊中生产的中成药,店中的医生便沿用“坐堂医生”的名称。从此,数不清的大小中医药堂应运而生。

其中不乏有一些知名的中医药堂,传承和延续着中医药文化,他们的产品至今仍然是治病的良药。中国邮政于2010年11月20日发行《中医药堂》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展示了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苏州雷允上、广东陈李济等四家老字号,它们成了众多中医药堂的佼佼者,是大家公认的最有名的中医药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邮票设计师李晨以写真的技法,表现出中医药堂的药用器具,以及后柜加工炮制和制药过程。其中“同仁堂”邮票的主图为制药器具(铁药碾)、针灸铜人像和老中医在店堂里为患者切脉看病时的场景,上面为“同仁堂”牌匾,背景为“同仁堂”店铺外景。整套邮票中展示了多种传统中药器具:金铲银锅(胡庆余堂镇馆之宝)、铜杵臼、铁药碾、煎药罐、药罐、戥秤、乳钵以及泛制丸药等器具,邮票画面上还出现了胡庆余堂药品包装广告纸、雷允上中药、陈李济堂吹制传统蜡壳技艺等。这些传统中医药器具和中医坐堂的画面,充分展现了中医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