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研究 > 传承保护
山东省淄博市 持续涵养地名文化生态
作者:张子龙 孙树光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231762次 更新时间:2023-10-21


近年来,在山东省民政厅指导下,淄博市民政局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优化地名生态,纵深推进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个同步”提升工作标杆

淄博市民政局紧紧抓住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利时机,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分层分类抓好《地名管理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及时成立市、区(县)两级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行政区划调整部门联审机制,高标准履行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坚持把加强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与推进年度民政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紧贴全省地名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弘扬淄博地名文化,助力全省‘六个民政’”的目标思路,为加强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制度保证。及时将行政区划纳入党校课程体系和培训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区划进党校活动,上半年共举办“行政区划进党校”专题讲座2场。各级领导干部对行政区划领域法律法规的认知与了解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

“四大行动”培厚文化土壤

淄博市民政局组织全市区划地名领域党员干部深入分析区划地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围绕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六个民政”总体要求,以实施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四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持续走深走实。一是实施地名管理联合行动,充分发挥地名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全面落实地名命名备案制度,联合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公路标志使用标准地名情况进行检查,高标准做好住宅区、楼宇等新增地名命名管理,确保地名命名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实施乡村地名提升行动,指导博山区、临淄区全力做好加强乡村地名管理试点工作,在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提升地名内涵品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三是实施平安边界创建行动,高标准抓好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年度联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界线区域长期和谐稳定。加强与潍坊市民政局沟通协调,认真抓好三县顶平安边界示范碑、边界走向示意图制作、界桩保护宣传牌设立、地名文化长廊建设等项目的落实,共同打造公园版地名志书和绿色和谐走廊。四是实施地名文化创新行动,充分发挥淄博地域文化优势,搞好地名文化与陶琉文化相融合,以“图片+文字+烤制”方式,全方位展示淄博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地名文化展示场景,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

“四大举措”助力提质增效

淄博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助力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不断提质增效。

激活创造性转化新引擎。淄博市民政局主动与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市文旅局、淄博职业学院陶琉艺术系等单位和部门对接,深度挖掘齐鲁文化资源,积极拓展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现路径。印制地名文化宣传品2000余册,在市委党校、齐盛湖公园、八大局便民市场等地发放,现场赠送地名文化图书200余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对部分老地名进行包装赋码,群众扫码即可听取地名讲解,精心打造“会说话”的地名,持续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地名文化。深度挖掘“八大局”“牧羊村”“钟书阁”等新生地名文化内涵,助力淄博“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地名品牌建设。

打造创新性发展新高地。淄博市民政局积极响应省民政厅倡议,组织各区县民政部门开展“爱家乡·庆新春”地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让地名文化贴近群众、走进生活。联合东营市、滨州市民政局开展“走近黄河·走近家乡”黄河地名文化寻访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各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在践行黄河国家战略过程中全流域“一盘棋”思想。组织开展“情满黄桑·秀美地名”“大美临淄·地名情深”等地名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在淄川区、博山区、临淄区新建地名文化主题公园6处,打造淄川区寨里镇、博山区八陡镇、石马镇特色地名文化街区3条,充分展示淄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跑出沉浸式服务加速度。淄博市建立以各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以乡镇(街道)、村(社区)相关人员为补充,地名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地名文化志愿服务制度机制,新成立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37支,打造“1+8+3+N”(1指淄博市,8指五区三县,3指功能区,N指部分镇、街道和社区)队伍体系,构建政策宣讲、知识普及、信息服务、实践养成为一体的内容体系。认真做好全省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地名专家学者、地名爱好者的作用,持续开展地名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系列活动。

走出内涵式发展新路子。淄博市民政局精心组织实施乡村地名管理“六个一”工程,围绕挖掘一批乡村地名文化元素、储备一批优秀新生乡村地名、收集一批高清地名文化图片、建立一个乡村地名标识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支通专结合人才队伍的目标思路,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探索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地名+五社联动”地名文化传承保护机制,深入挖掘社区地名文化资源,扩大文化角、文化墙、宣传栏、街角公园等载体覆盖面,切实走出内涵式发展新路子。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