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文
地名种类颇多,桥梁名称是其中独特的存在。一是桥梁作为公共建筑,具有相对永久性,桥名易于传承;二是桥梁名称作为点状地名,其地理位置相对易于确定,历史沿革易于追溯;三是桥梁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往往是人员聚集之地,在古代,有桥梁的地方甚至形成“桥市”。在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桥名被频繁使用,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能集中体现时代风貌。杭州作为江南水乡,城内河道纵横,桥梁密布。南宋时期杭州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建筑在河道的桥梁也逐渐增多。南宋临安三志中均有专篇记载当时的桥梁名称。而其中很多桥名沿用至今,成为新老杭州人的文化记忆,也成为解读杭州宋韵地名文化的重要密码之一。
南宋临安三志中的桥名概况
南宋临安三志,即南宋乾道、淳祐、咸淳年间先后三次纂修的《临安志》,是现存最早的杭州地方志。这三部志书中均列有桥梁专篇,记载了当时临安城内桥梁的名称、位置、 修建情况等。
《乾道临安志》(四库全书本)。乾道五年(1169年)临安府尹周淙纂,原共有十五卷,今仅存三卷。其中《卷第二·桥梁》,记载桥梁73座。除了回龙桥记载“一名观桥”外,其他桥梁均记载一个桥名,且没有分类、具体位置、修建历史等资料。从桥名命名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注重唯一性,73座桥梁均无重名,有2个桥梁同音,为洪桥与红桥;二是注重实用性,绝大多数都是从周边已有的名称,如姓氏人物名、官衙机构名、市场店铺名、寺庙宫观名等派生命名,极个别仅仅以桥梁特性或数字指代,如木桥、石桥、三桥。基本没有以美名、雅名命名。可以推测应该是自下而上、约定俗成的取名方式。
《淳祐临安志》(清宛委别藏本)。淳祐十二年(1252年)施谔撰。宋刊本早佚,原卷数无考,今存残本六卷,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发现。其中《卷七·桥梁》,记载桥梁205座。这一时期,桥名数量增加了约两倍,开始以河道、所在区域位置分别列出,且约半数均写明了桥址与别名、曾用名。《乾道临安志》中的73座桥梁,有64座在该志上也有记载,也即乾道年间约87%的桥名沿用到了近100年后的淳祐年间,可以看出当时地名基本保持稳定。同时,由于桥名增多,这一时期桥梁名称开始出现重名现象。如八字桥:西河上有八字桥,旧名洗麸桥,西转入清湖桥;城南左厢,艮山门外也有八字桥。还有如过军桥、米市桥、黑桥、螺蛳桥等均有重名。
《咸淳临安志》(宋刊本)。咸淳四年(1268年)知临安府潜说友撰,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其中《卷二十一·疆域六·桥道》记载桥梁564座,其中府城346座,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富阳、新城、盐官、昌化9县共计218座。这一时期,杭州桥梁数量快速增加。单从志书记载而言,十余年间,增加桥梁300余座。不算上另列的9县范围,仅城区也增加了100余座。由于数量增多,桥名的重名率也大大提高,其中黑桥有8个之多。另外,以姓氏命名的某家桥也较多重名。该志书中关于桥梁的记述明显更为完备,城区内基本每个桥梁均有以其他地名作为参照的位置描述,9县的桥梁也大多表述了距县城的距离及方位。个别桥梁还有单独的记文,详细记述了其桥梁兴毁、建筑原理、材料工费、规模尺寸、修建者品格等内容。
南宋临安三志中的桥名总体特点
综合以上三志的记载,南宋桥梁名称有以下特点:
体现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政治、军事地位,有大量以官衙机构、军寨兵营命名的桥名。比较重要的有六部桥、贡院桥、楼店务桥、转运衙石桥、马军桥、游奕寨桥、神勇步军桥等。
体现杭州市井的繁华,有大量以市场店铺命名的桥名。如盐桥、炭桥、金文桥、瓦子前桥、瓦子后桥等。
南宋杭州佛教兴盛,出现大量以寺观祠庙命名的桥名,如佑圣观桥、三圣庙桥、五圣庙桥、净因寺桥。
体现古代聚族而居的特点,出现大量以姓氏命名的桥名,尤其在城郊和农村区域。如梅家桥、凌家桥、施家桥、马家桥、丁家桥、纪家桥等。
命名的方式较为固定,多为从其他名称进行派生的方式产生,既方便记忆,又便于指位。相对于坊巷地名多以吉祥词汇命名的特点,如怀庆坊、泰和坊、纯礼坊等等,桥名的命名方式更能体现当时临安城的风俗民情。
名称较为简短,主要以三字桥名为主,符合地名简单易记的特点。
现今沿用情况
根据与杭州地名地址库进行初步的比对分析,南宋临安三志中记载的桥梁名称,沿用至今的,共计约73条,其中列入杭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佑圣观路、六部桥、祥符桥3个。还有一批桥名,虽然杭州地名地址库中也有同名地名记载,但由于志书中位置记载不清晰、有重名,而且地名历史沿革中没有相关记载,其传承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后续可对这些地名做更为深入、严谨的研究,全面理清现存南宋桥梁地名。
沿用地名中,三志均有记载的有20条;《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均有记载的有4条,《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中均有记载的有23条;仅《淳祐临安志》中记载的2条;仅《咸淳临安志》中有记载的有24条。
沿用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原名原类型沿用。这种情况占多数,约有30条左右。如六部桥、通江桥、望仙桥、荐桥、丰乐桥、断桥、锁澜桥、跨虹桥、压堤桥、坝子桥、江涨桥等。主要集中在原来南宋皇城区域及西湖景区,其他区域也有零星分布。
原名但换类型派生使用。如李博士桥,虽通名仍然为桥,但实际为道路名称;井亭桥、溜水桥、众安桥,现均无桥梁,派生为区片名使用。
原类型沿用但名字有改动。如梅东高桥,原为梅家桥,明代始称梅东高桥。现在既是点状桥梁名,也是区片名。
类型、名称均有变动。这一类型较少。具体有狮虎桥。自宋至明,皆称师姑桥,清称师姑桥,又名狮虎桥,应为“师姑”之误。现在已无桥名,派生出狮虎桥区片名和狮虎桥河下、狮虎桥路等道路名。2020年11月,经省、市、区三级党史部门考证确认,狮虎桥河下2号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浙江省委重要机关旧址之一,也是目前可明确考证最早的省委机关旧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