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名旅游
山东省禹城市 深化地名文化研究 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232623次 更新时间:2023-10-21

刘玉华

山东禹城是中国千年古县之一。悠久的大禹治水传说、平坦肥沃的土地、纵横密集的河流,为禹城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近年来,禹城市不断深化地名研究,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深入挖掘,传承千年文脉

史料载,地处黄河下游的兖州地区洪水泛滥,受命治水的大禹登具丘以望水势,建城邑为施政中心,率众疏导开挖了漯河、济河、黄河为主的疏水航道。现禹城境内的禹息故城、禹堤遗迹、漯河(徒骇河前身)和具丘山(禹王亭)为代表的遗址遗迹就是先人们在此战天斗地、导河入海的历史印迹。

禹城市深入挖掘大禹文化元素,建设禹王亭博物馆、大禹像、大禹公园、大禹治水群雕、漯川步行桥等建筑,建成以大禹文化和水文化为主题的泺清河风景区和徒骇河风景区。

如今,徒骇河风景区已建成夏都聚落、象天法地、文明古迹、时代韵律4个精品文化广场,景区设计以大禹文化为核心,体现大禹治水成功、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

禹王亭博物馆占地136亩,由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具丘遗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讨、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公园,是国家3A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每一处设计都别具匠心,让大禹文化渗透进城市各个角落。

传承弘扬,塑造城市品牌

一代代勤劳智慧的禹城人民在“创新、实干、为民、奉献”的大禹精神的感召下奋勇向前。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在禹城境内设立试验站,与禹城人民一起,战黄沙、斗盐碱,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科学夺丰收”的黄淮海平原重大治理成果。跨入新时代,禹城市深入推进大禹地名文化研究,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大禹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禹城市整合大禹文化主题景区(2家3A级景区禹王亭博物馆、大禹文化风景区,1家2A级景区大禹公园),持续传承弘扬大禹文化。

2022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德州市首届大禹文化节启动仪式在禹王亭博物馆广场举办,禹城作为山东省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开幕式同步在山东卫视等省级媒体和网络平台直播,大禹文化主题节目、“禹种不同”商品展区、大禹文化文创产品成为重要看点,在“庆丰收、迎盛会”主题下,着力宣传禹城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同年,中国先秦史学会依托禹城市大禹文产中心研究基地和禹城市大禹文化研究会设立中国先秦史学会禹城大禹文化研究中心,推出大禹地名文化研究刊物《大禹》,围绕大禹文化与时代精神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大禹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求实创新,谱写时代新篇

禹城市坚持求实创新总基调,以文化“软实力”赋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借助国内大禹地名文化专家研究大禹文化与时代精神,为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干事创业提供道德规范、精神标杆;创新大禹地名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机制,编制完成大禹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谋篇大禹文化主题景区,“一河两岸”战略发展加速布局,济南大西环、大北环加速建设,禹城西外环、北外环、具丘山路等基础工程相继竣工,为禹城市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载体。

打造大禹文化游精品线路。禹城市正加速推进山东省2022年重点项目大禹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农耕文化博览园及禹王亭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重新布展禹王亭博物馆西配殿,积极推进治水名人馆和水利博览园建设,原创舞台剧《大禹治水》成功上演。

如今在禹城大地上,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治水文化交相辉映,研学教育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连续四年举办民祭大禹典礼,丰收节祭祀大禹,传承千年文脉、赓续农耕文明的禹城典范正在形成。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