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名旅游
擦亮“秀美安丘”地名文化品牌
作者:王光书 刘 虎 鞠宗翰  来源:中国社会报  阅读:194504次 更新时间:2023-12-04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秀美安丘”地名文化品牌,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赓续传承。

强组织、聚合力,深挖典故追溯历史

       凝聚“地名”力量。安丘市将地名文化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组建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专班;在14个镇街建立由镇街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专班,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成立村(居)地名文化保护志愿服务队,引导更多人参与地名文化保护。

       深挖地名“老”故事。安丘市开展“守护传统村落留住一方乡愁”地名故事征集活动,组织地名志愿服务队通过查阅历史典籍,走访村内老人、退休老干部、历史爱好者等,挖掘出766个地名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对这些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后,邀请地名专家库专家深入实地寻访、踏勘和考证。

       项目激发“活”地名。安丘市启动“地名保护众手抬”项目,联合安丘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地名专家、摄影家爱好者、志愿者参与“发现安丘之美”地名摄影活动;联合安丘市书法家协会,举办“情系青云山”地名书法作品展,宣传地名文化。

强特色、创品牌,持续擦亮地域名片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名片。安丘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辉渠镇“留山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青少年地名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红色地名代代传”活动。截至目前,已在教育基地举办地名文化讲座39次。邀请专家讲述地名背后的动人事迹,缅怀革命先烈,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也提高了青少年对地名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打造乡村地名场馆名片。安丘市民政局在新安街道丘家庄打造了占地60平方米的“乡村地名文化馆”,以丘家庄地名为主线,展现丘家庄古村、古迹,以及丘家庄地名文化建设成果和试点创新内容。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多种乡村地名文化活动,地名文化保护志愿服务队通过书法、绘画、非遗项目闹台锣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接受乡村地名文化的熏陶。

       打造“青云山齐鲁民俗村”名片。安丘市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云山,组织地名专家和书画专家,共同助力“青云山齐鲁民俗村”建设。不仅还原了清朝时期齐鲁地区的普通民居,陈列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通过室内墙面,向参观者展示村名含义、来历、沿革。同时,融合“景芝小炒”“三页饼”“芝泮烧肉”等安丘传统地方美食,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品尝美食。

强文化、重传承,铭记乡愁增强文化自信

       “老字号”转化“新成果”。安丘市景芝镇历史悠久,是山东省三大古镇之一,自古有“四县通衢”之称。如今,安丘市民政局在景芝镇高标准建造了景芝镇红色地名文化展厅,展示景芝镇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和历史传说。除此之外,还展示了“艰苦探索澎湃革命浪潮”“抗战岁月挺起民族脊梁”“高擎旗帜践行革命誓言”等主题内容,以及“缅怀·追忆”展柜展出老式步枪、织布机等老物件50余件,详细记录了景芝镇历史事件,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弘扬地名文化。截至目前,已开展红色主题教育130余次。

       地名文脉少年传承。安丘市精心编制“一村名一乡愁”系列地名教育读本,将其纳入全市中小学课外特色课程。开展“手手相牵·代代相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向家长讲述地名故事,用口口相传的形式激发全社会保护地名文化的热情。开展地名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地名文化保护志愿者为学生讲解身边的地名故事,引导孩子知地名、爱家乡、有自信。

       讲好故事铭记乡愁。安丘市启动“山水有名”系列宣介活动,拍摄“安丘天路”“望山见水人文辉渠”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名微视频,通过政府网站、政务融媒体等平台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安丘地名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安丘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开设“安丘地名文化”专栏,定期发布地名文章,深度挖掘安丘地名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不断增进群众对地名文化的情感认同,让地名成为群众忆乡愁、话乡情的特色文化符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疆是个好地方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