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名旅游
沿着高速看中国:最美风景在路上 更好生活在前方
阅读:1448次 更新时间:2021-05-07

        正是一年好春光,来自上海的李巧生,与好友从黄山一路自驾到浙江衢州;江西景德镇浮梁县严台村村民江坤圣,每年要在浙江、安徽往来多趟,将自家的绿茶销往全国各地;湖北武汉的石大姐邀请朋友们,来了趟江西、安徽自驾游……

        不同地方的人们,在景(景德镇)婺(婺源)黄(黄山)高速上,画出了相似的轨迹。这条交通要道,不仅联通三地的绿水青山,更联通起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蓝图。

        追寻生态之美

        沿着景婺黄高速前行,一路是起伏不断的山脉,连绵不绝的绿色。雨雾中,山峦叠翠,美得让人陶醉。

   沱川乡在江西婺源县最北端,大鄣山、高湖山东西环抱,3条清溪缓缓从山谷中流出,篁村就在这田园与小溪围绕之中。晚闻堂是这山水田园间的一家民宿。“千年红豆杉、古樟树群、瀑布群……婺源的好生态,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当地木雕技艺传承人余晓群,几年前开了这间民宿。民宿一楼就是工作室,客人既可以享受田园风光,也可以体验木雕技艺。如今,晚闻堂成为很多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

        像这样的精品民宿,在婺源已经有100多家,在思口镇、江湾镇等地更形成了高端古宅民宿产业集群。

   远在浙江的钱江源,也因高速的建成,吸引了追寻绿水青山的客人。

   从钱江源景区互通下高速,沿西里线一路前行,便来到浙江衢州开化县齐溪镇里秧田村。途中,一个个观景点映入眼帘,不远处可见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崭新民居,不少都是民宿和农家乐。

   里秧田村地处钱江源国家公园,风光旖旎、茂林修竹,以钱塘江发源地而闻名。“高速通车后,从开化县城到这里只需1小时,来钱江源的游客越来越多。”张卫中是土生土长的里秧田村人,2004年在全村办起第一家农家乐,如今客房可容纳150余人用餐住宿,旅游旺季常常客满。

       游客来了,镇里原生态土特产也走了出去。如今,来自钱江源的茶叶、土蜂蜜、笋干等特色产品通过高速公路运往全国各地。依托电商,土特产销售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近万元。

        感受文化魅力

      “打碎的瓷石和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加工,变成了瓷泥……”清幽的音乐中,易梦寻将泥坯切片、塑形,精雕细琢成影青雕花杯垫。这是易梦寻和爱人王博文在景德镇浮梁县进坑村,制作的新一期“梦寻记”视频内容。

        5个古矿坑、15个古窑址、16个古水碓以及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进坑村保存着宋代时期从制瓷原料的开采,到加工、运输,再到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堪称一条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2020年,易梦寻和王博文来到进坑村旅游,便决定留在这里。“青山绿水,还有瓷器文化,都是我们热爱的。”王博文说,两人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地方文化传播上,并起名“梦寻记”。“梦寻记”围绕当地的美景、美食、美器制作视频,既有浮梁碱水粑、瓷泥煨排骨等特色美食,也有进坑泥制瓷、瓷板画等传统手工艺制品,刷新了网友对景德镇的印象。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在景德镇,像王博文和易梦寻这样的“景漂”达3万多人,其中不少人还是漂洋过海而来。

        竹刻茶则、竹刻笔筒、竹刻篦子……走进安徽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徽州竹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洪建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眼前这座博物馆由他和妻子张红云一手打造,2017年10月正式开放。除展示区域外,博物馆三楼还设立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厅,专门接待从世界各地过来研学的客人。“近些年,途经黄山市的高速公路、铁路一条条相继开通,来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尤其研学游的比例在提高,2019年,近5万人次来博物馆研学。”洪建华说。

        目前,黄山市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博物馆、文化体验园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转型升级。

        助力发展加速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安徽黄山西递村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而夜游西递,则是这个古村落近几年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

        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胡维民介绍:“近些年,随着景婺黄等一批高速开通运行,来西递景区的省外游客比重在增加。尤其是湖北、江西等省,节假日自驾游过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更好整合全县旅游资源,2012年,在黟县县政府推动下,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13年正式接手西递景区的运营工作。2019年中秋之夜,西递以全新面貌亮相。

        夜游项目在满足游客夜间观光的同时,也丰富了景区业态,民宿、酒吧、书吧等各色商铺林立。目前,黄山市有徽州民宿2000多家,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年经营收入超15亿元,全市有105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10万余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青山绿水间,一阶阶梯田,茶树茂密繁盛,各乡镇的采茶能手双手飞舞——4月15日,在婺源金竹村,采茶比赛如火如荼。这650亩茶园,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地区。

  “景婺黄高速公路开通前,公司的茶叶运输到杭州口岸,再到装专柜上船的整个过程至少3天时间。高速公路开通后,茶叶直接在婺源装上专柜运抵码头出海,整个过程1天就够了。”婺源县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冬欣说。

        整个婺源的茶产业,都得到了景婺黄高速的助力。“婺源农民80%都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重点区域的茶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0%以上,婺源绿茶的品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随着景婺黄高速等交通网的通达,婺源绿茶品牌价值从10亿元左右增长到现在的41亿元。”婺源县农业农村局有机产业办主任王永钢介绍。

        更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据了解,景婺黄高速2010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年车流总量约1331.30万辆,年增长率达19.7%。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松措——碧水雪峰迎客来

        4月的巴松措,白云绕青山,绿水映游人。景区外,连接起西藏拉萨与林芝的拉林高等级公路蜿蜒穿越山岭、森林,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因为沿线风光壮美,自然景观类别丰富,拉林高等级公路已成为西藏旅游的热门线路。

        杜越的饭店就开在公路沿线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上。这里是进出巴松措的必经之地,一到吃饭的时间,店铺门口常常车水马龙。

  旅游旺季,杜越一天要招待七八十桌客人。“2/3的客人是自驾游,这在拉林高等级公路通车之前难以想象。”杜越说。作为西藏第一个自然景观类的5A景区,巴松措曾经静处深山,来游览的游客不算太多。“以前由拉萨到这里往往需要七八个小时,游客多数是跟团游,而且大多行程比较匆忙。”杜越回忆。

        随着拉林高等级公路的开通,特别是2019年米拉山隧道通车后,拉萨到工布江达县的路程缩短到3个多小时,巴松措也迎来了更多的游客。“这几年巴松措的游客量每年都有显著增长。”工布江达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仁青卓玛说。

        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改善,工布江达县接待区内游客比例逐年增加。当地景区顺势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调整,增加了水上娱乐项目。“水上帆船等都大获好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邵忱说。

      “未来,西藏旅游经济将越发火热。作为拉林高等级公路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将更好服务游客,通过旅游业带动更多县内群众致富。”仁青卓玛说。

        河北赞皇县千根村——莲藕园里生机旺

        西收费站出口西行,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千根村,经营农业产业园的郝晓飞和工人们正在藕塘忙碌。

  “一亩塘能收3000斤藕,还有泥鳅、小龙虾,等到荷花盛开,游客特别多!”郝晓飞高兴地说。

        千根村地处赞皇县西部丘陵山区,距离县城仅有9公里路程。7年前,千根村还分布着众多煤场,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煤场打工。2014年,赞皇县取缔关停了全县露天煤炭堆场。郝晓飞琢磨起转型:“村里引进了种植莲藕的项目,我抓住机遇,在原先的煤场上办起了农业产业园。”

        2020年7月,平赞高速修通。作为太行山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赞高速赞皇段纵贯赞皇县中西部,不仅大大缩短了从赞皇县到石家庄市区的时间,还促进了沿途产业发展。到郝晓飞的农业产业园游玩的客人也大大增加,旅游旺季时一天就有2000多人。

        赞皇县趁热打铁,把路网建设作为连接生态区、整合生态资源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790公里,构建了一张连接40多个景点的旅游路网,全域旅游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燕赵大地生机勃勃。这条穿越太行山区的国家高速公路,将源源不断的活力引进大山,成了名副其实的“扶贫路、致富路、旅游路、发展路”。

        内蒙古土城子乡平顶山村——漫山杏林结硕果

        4月,驱车行驶在大广高速内蒙古通辽段,远处山坡一片洁白,仿佛被雪覆盖。

        可那并不是雪,而是漫山盛开的杏花。此地,是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的万亩杏林。

        20年前,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地处燕山余脉,紧邻科尔沁沙地,常年干旱少雨,一眼望去,千沟万壑。2002年,几经考察,平顶山村原党支部书记杜福明在自家荒山上栽了10多亩杏树,并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发动全村栽了200多亩杏树。2006年,全村杏树栽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

        春季补植,夏季采果,秋季剪枝,冬季管护。山在一点点变绿,植被在一点点恢复,村民的钱袋子一点点变鼓。

        2017年,当地遭遇了一场大旱。在种植杏树之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天时,基本颗粒无收。但那一年,全村人都在忙着收获扁杏。一名村民回忆起那个收获季,仍然激动不已:“扁杏就是咱们村的‘铁杆庄稼’!”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平顶山村的杏花香飘出了山沟沟。到2020年,平顶山村2/3以上的农户都栽植了扁杏。如今,这里已有杏林近万亩。每年4月,杏花盛放,甚是喜人。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房子翻新了,道路通畅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土城子乡还将山区地貌、古城遗迹、杏林花海打造成景点,以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20年,平顶山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眼下,当地正规划发展扁杏加工产业,并鼓励以杏林为基础发展林下经济。万亩杏林间,农民们的致富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