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名旅游
探索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北京模式”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1639次 更新时间:2021-07-20

  昨天,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在福州举办,国内外知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在线上进行探讨,展示名城保护成果,助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与会专家表示,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指引,北京市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成果显著

  本次边会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采取线上会议形式。会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和申遗研究成果成为各方关注热点。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解读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

  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为牵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立足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陆续制定、施行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编制《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将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覆盖到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实施老城整体格局保护和历史环境整治,延续并彰显了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空间秩序;立足以人民为中心,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科学利用有机结合,通过文物腾退修缮,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扩大开放区域面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立足文化多样性,推动城市传统与现代、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包容共生,恢复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历史规制,打通中轴线视廊阻点,再现一轴贯通南北的历史景观。吕舟认为,当前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指引的北京老城保护实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理念、方法高度契合,将促进北京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上的进一步探索。

  市民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人董卫认为,北京中轴线是城市历史变迁的一种典型表现,是城市活着的遗产,各时代的遗存在中轴线沿线及两侧都可以看到,“城市在历史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在中轴线的系统里面表达得非常清晰,使城市具有历史多样性和丰富性。”

  “作为北京人,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新建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与古都风貌协调了,这种改造是一种精雕细琢式的渐进过程,更凸显北京历史的厚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郑军说,北京市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了文化遗产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将文化遗产作为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作为提升公众生活品质的媒介和手段,使市民切实感受到保护带来的好处,“市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理解、支持,进而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所有的文物腾退修缮等项目都遵守了文物保护的原则,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赢效果。”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途径

  会上,十余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知名国际专家分享了中国北京、意大利罗马、日本京都、巴西巴西利亚等历史城市遗产保护案例,深入探讨了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以及在《世界遗产公约》框架内推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的科学理念和思路。会议汇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建议,扩大了北京中轴线的国际影响力,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能力和水平、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科苑东路1号综合楼中国地名学会

电话:010-80206791;传真:010-65126979

邮箱:wk57888@sohu.com

中国地名学会网

版权所有:中国地名学会网

京ICP备15033175号-3  技术支持:圣辉友联